大家好,我們今天要來和大家討論常見的合夥投資糾紛,有很多民眾在投資款拿不回來時,就會想以「侵占罪」、「背信罪」來控告對方,不過當雙方的關係是屬於「隱名合夥」時,就算對方最後真的無法返還投資款項,恐怕還是難以成立刑法上的「侵占罪」、「背信罪」喔!
美麗多年以來都從事建築設計事業,而小津知道美麗有建屋銷售的投資計畫,於是便出資新台幣100萬元給美麗,雙方約定小津後續可以就該投資計畫按比例分潤,只是沒想到,美麗於收受小津的100萬元款項後,即因為遭逢房市下跌,而讓該建屋最後僅能賠本售出。
而後續,待小津向美麗請求返還100萬元投資款時,美麗即因資金不足而無法如期返還,因此,小津就認為美麗應是故意詐騙且私吞100萬元的投資款,便憤而向美麗提起侵占、背信的告訴。請問法院此時會如何審理呢?
稱隱名合夥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對於他方所經營之事業出資,而分受其營業所生之利益,及分擔其所生損失之契約。
隱名合夥人之出資,其財產權移屬於出名營業人。
隱名合夥人,僅於其出資之限度內,負分擔損失之責任。
第1項:隱名合夥之事務,專由出名營業人執行之。
第2項:隱名合夥人就出名營業人所為之行為,對於第三人不生權利義務之關係。
依照民法第700條到704條規定,隱名合夥是一方(稱為隱名合夥人)將財產權移轉給他方(稱為出名營業人),讓他方經營他自己的事業,因此,隱名合夥的事業,是屬於出名營業人所有,且僅需由出名營業人負責執行業務與對外負起清償責任!而隱名合夥人僅就出資額的限度分擔損失責任,對外原則上沒有執行業務的權限,且除了隱名合夥關係終止以外,即不得向出名營業人就原先的出資額,再行主張任何權利。
在看完上面的條文之後,我們可以這麼說,隱名合夥就好像「把錢拿給別人做生意」,生意做的怎樣是對方的事情,如果對方有賺錢就可以分紅,而如果對方虧錢的話,我們自己不用另外拿自己的錢幫對方失敗的生意負責,頂多只是要自行承擔當初投入的錢完全血本無歸而已。
於是,就「隱名合夥」來說,隱名合夥「事業」、隱名合夥「資金」都是歸屬於出名營業人所有,因此,出名營業人的經營行為,坦白說就只是在處理他自己的業務與財產,而與隱名合夥人沒有太多關係(最高法院刑事庭76年度台上字第3403號判決)。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侵占自己持有他人之物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三萬元以下罰金。
為他人處理事務,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本人之利益, 而為違背其任務之行為,致生損害於本人之財產或其他利益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首先,依照刑法第335條第1項規定,侵占罪必須是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侵占自己持有他人之物的行為;而依照刑法第342條第1項規定,背信罪是為他人處理事務,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或損害本人之利益, 而為違背其任務的行為。因此,這兩個規定原則上都是在處罰行為人針對他人之物、事務的占有與損害利益的行為。
而在我們今天的案例中,美麗與小津合作的建物買賣的投資案,因為所有的對外洽談與相關業務的處理都是交由美麗一人來進行,小津僅負責出資而不需對業務負責,所以,法院即認為美麗與小津雙方的關係,是屬於民法上的「隱名合夥」,由美麗為出名營業人,而小津則應屬於隱名合夥人。
也就是說,在「隱名合夥」的法律關係之下,美麗不是在為小津處理共同事業的事務(美麗是隱名合夥事業的所有人)、也沒有侵占小津的財產(隱名合夥人之出資為美麗所有),因此,最終法院依其心證認為,美麗經營建屋買賣投資虧損,最終沒辦法返還100萬元的出資額,最多只是民事債務不履行的部分,而和刑法的侵占罪、背信罪沒有關係。
高雄律師 台南律師 男律師 女律師 專業團隊 台灣律師 好的律師 推薦律師 認識律師 勝訴律師 訴訟律師 非訟律師 法律諮詢 法律問題 王瀚誼律師 莊曜隸律師 魏韻儒律師 民事案件 家事案件 刑事案件 行政案件 勞資案件 商務契約 公司法 保險法 證券交易法 民法 刑法 憲法 行政法 課程合作 保險法 證券交易法 公司法 法律顧問 契約撰寫 高雄捷運 高雄市政府 高雄律師推薦 詐欺 投資 法院 判決 勝訴案例 開庭 偵查 檢察官 法官 高雄地院 高雄高分院 高雄少年家事法院 律師見證 公證 朋友 不還錢 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