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今天要和大家討論,關於「撤銷贈與」的法律問題,如果,父母將自己的不動產過戶登記給兒女,後來兒女沒有盡到扶養父母的責任,此時,父母可以將當初贈與的不動產收回來嗎?有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稱贈與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以自己之財產無償給與他方,他方允受之契約。
第1項:贈與之撤銷,應向受贈人以意思表示為之。
第2項:贈與撤銷後,贈與人得依關於不當得利之規定,請求返還贈與物。
贈與依照民法第406條規定,是一方將財產無償給予他方,並經他方接受的契約,其實也就和我們日常的生活經驗相同。但,在某些情況下(可參考下述第二點的說明),贈與人可以將贈與物拿回來,也就是「撤銷贈與」,依照民法第419條第2項規定,贈與人「撤銷贈與」後,雙方的關係就會回到一開始沒有贈與關係存在的狀態,此時受贈人沒有權利再擁有贈與物,贈與人並得請求受贈人返還贈與物。
贈與附有負擔者,如贈與人已為給付而受贈人不履行其負擔時,贈與人得請求受贈人履行其負擔,或撤銷贈與。
如果父母在贈與兒女財產時,有約定兒女在受贈財產後,應盡孝道、扶養責任,此時,兒女不僅是單方面,無償地接受父母所贈與的財產,同時,還需要履行雙方的扶養約定,以作為贈與的交換條件,此即是民法中的「附負擔贈與」。
依照民法第412條第1項規定,在附負擔贈與的情況下,如果贈與人已為給付而受贈人不履行其負擔,贈與人得撤銷贈與,例如:當子女在接受贈與後,卻沒有依照附負擔的約定,對父母盡到孝道、扶養義務時,父母可以將原先的贈與撤銷,並請求子女返還贈與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附負擔贈與」要有可以證明「負擔存在」的證據,在後續的訴訟過程中,才有機會被法院肯認,因此,如果父母沒有辦法舉證(贈與契約、在場證人)當初有和子女約定,子女在受贈與後應該盡扶養責任,法院恐較難以子女沒有盡到扶養義務為理由,允許父母撤銷贈與。
例如臺北地方法院 100年訴字第369號民事判決指出,因為雙方僅提出當初移轉登記之公契,並沒有就約定負擔的事實有所舉證,所以法院無法認定雙方確實有約定附負擔的贈與,而當然地在受贈人為履行負擔時,給予贈與人撤回贈與的權利。
第1項:受贈人對於贈與人,有左列情事之一者,贈與人得撤銷其贈與:
一、對於贈與人、其配偶、直系血親、三親等內旁系血親或二親等內姻親,有故意侵害之行為,依刑法有處罰之明文者。
二、對於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者。
第2項:前項撤銷權,自贈與人知有撤銷原因之時起,1年內不行使而消滅;贈與人對於受贈人已為宥恕之表示者,亦同。
依照民法第416條規定,如果子女在接受父母贈與後,對父母有刑法上故意侵害、不履行扶養義務的行為,父母可以在子女為上述行為的1年內撤銷贈與。
高雄律師 台南律師 男律師 女律師 專業團隊 台灣律師 好的律師 推薦律師 認識律師 勝訴律師 訴訟律師 非訟律師 法律諮詢 法律問題 王瀚誼律師 莊曜隸律師 魏韻儒律師 民事案件 家事案件 刑事案件 行政案件 勞資案件 商務契約 公司法 保險法 證券交易法 民法 刑法 憲法 行政法 課程合作 保險法 證券交易法 公司法 法律顧問 契約撰寫 高雄捷運 高雄市政府 高雄律師推薦 詐欺 投資 法院 判決 勝訴案例 開庭 偵查 檢察官 法官 高雄地院 高雄高分院 高雄少年家事法院 律師見證 公證 朋友 不還錢 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