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程式圖片

高雄律師 – 王瀚誼律師事務所|高雄律師|台南律師

案例及法律分享

CASE
勞資糾紛
高雄律師 高雄律師推薦 台南律師 台南律師推薦

雇主對於職業災害,依法有哪些賠償/補償責任?

/圖片來源:freepik.com/
撰文:高雄律師,王瀚誼律師事務所。

大家好,我們今天要和大家討論關於「職災補償/賠償」的問題,其實,職災牽涉到的不僅是國家基於勞工保險條例、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給予勞工的補償責任,另有雇主基於勞動基準法、民法的補償與賠償責任。

以下,我們將依各法規的規範性質,以「抵充順位」的角度出發,簡介上面法規具體應如何交錯適用於實際情況的問題,詳細請看我們以下的討論:

文章目錄

一、勞工保險給付補償(保護勞工之社會保險)

勞工保險條例第34條第1項

被保險人因執行職務而致傷害或職業病不能工作,以致未能取得原有薪資,正在治療中者,自不能工作之第四日起,發給職業傷害補償費或職業病補償費。職業病種類表如附表一。

當雇主有依法幫勞工投保勞工保險時,依照現行勞工保險條例的規定,勞工於遭遇職業災害,處於治療階段不能工作已逾4天,而無法取得薪資時,依照勞工保險條例第34條第1項規定,勞工可以申請「職業傷害補償費」、或「職業傷病補償費」(常為合稱「職業傷病給付」),以確保其未能工作期間,依然尚能維持基本的收入。

勞工保險條例第36條

職業傷害補償費及職業病補償費,均按被保險人平均月投保薪資百分之七十發給,每半個月給付一次;如經過一年尚未痊癒者,其職業傷害或職業病補償費減為平均月投保薪資之半數,但以一年為限。

而相關的請領數額,於勞工保險條例第36條規定,是以每半個月發給被保險人平均月投保薪資之百分之七十作為標準,而,於給付一年過後仍尚未痊癒的情況,則再降低額度為被保險人平均月投保薪資之百分之五十,並最多僅得再發給一年。

二、雇主之勞動基準法補償責任(雇主之無過失責任)

勞動基準法第59條第1項

勞工因遭遇職業災害而致死亡、失能、傷害或疾病時,雇主應依下列規定予以補償。但如同一事故,依勞工保險條例或其他法令規定,已由雇主支付費用補償者,雇主得予以抵充之:
一、勞工受傷或罹患職業病時,雇主應補償其必需之醫療費用。職業病之種類及其醫療範圍,依勞工保險條例有關之規定。
二、勞工在醫療中不能工作時,雇主應按其原領工資數額予以補償。但醫療期間屆滿二年仍未能痊癒,經指定之醫院診斷,審定為喪失原有工作能力,且不合第3款之失能給付標準者,雇主得一次給付四十個月之平均工資後,免除此項工資補償責任。
三、勞工經治療終止後,經指定之醫院診斷,審定其遺存障害者,雇主應按其平均工資及其失能程度,一次給予失能補償。失能補償標準,依勞工保險條例有關之規定。
四、勞工遭遇職業傷害或罹患職業病而死亡時,雇主除給與五個 `月平均工資之喪葬費外,並應一次給與其遺屬四十個月平均工資之死亡補償。

依照勞動基準法第59條第1項規定,當勞工遭遇職業災害,有醫療需求而無法工作時,雇主應補償勞工必需之醫療費用、並按月持續支付勞工原領之薪資,直至勞工醫療期間結束為止,以確保勞工於休養期間,仍享有基本之薪資收入、與醫療費用的補貼,而當勞工於治療後仍無從回復原先之工作能力,雇主可能需負起失能補償責任,甚至於勞工不幸死亡時,則需負起喪葬費與死亡補償的責任。

依照勞動基準法第59條第1項的立法理由指出,本條是雇主之完全補償責任,因此,不論雇主對於職災事件是否存有過失,只要勞工發生職災事件,雇主都應該依照勞動基準法第59條第1項負起補償責任(臺灣高等法院106年度重勞上字11號判決)。

三、雇主之民法侵權行為賠償責任(雇主之故意過失責任)

民法第184條

第1項: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

第2項: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但能證明其行為無過失者,不在此限。

民法第193條第1項

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或健康者,對於被害人因此喪失或減少勞動能力或增加生活上之需要時,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民法第195條第1項

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其名譽被侵害者,並得請求回復名譽之適當處分。

如果雇主對於職災事件具有可歸責性時,同時也可能負起民法第184條、第193條第1項、第195條第1項,侵權行為的損害賠償責任,因而,此處的雇主對勞工之故意過失侵權行為責任,實有別於上述勞工保險與勞動基準法之補償,雇主若對於職災之發生並無責任時,是可能可以免除本條的賠償責任的。

四、相關抵充規定

而上述三個雇主可能負起之法律責任,相關的抵充順序約為,勞工保險給付補償(第一階段抵充→)勞動基準法無過失補償責任(第二階段抵充→)民法侵權行為賠償責任,詳細請看下面說明:

(1)第一階段抵充【勞工保險給付補償(抵充→)勞動基準法無過失補償責任】
勞動基準法第59條第1項

勞工因遭遇職業災害而致死亡、失能、傷害或疾病時,雇主應依下列規定予以補償。但如同一事故,依勞工保險條例或其他法令規定,已由雇主支付費用補償者,雇主得予以抵充之:

依照勞動基準法第59條第1項前段但書的規定,雇主可以依勞工保險條例或其他法令規定的補償,來抵充自身勞動基準法的無過失補償責任,不過,這裡的抵充尚有幾個條件需要注意:

勞工尚未依法受領補償時,雇主不得主張抵充(最高法院89年度台上字第2236號判決最高法院86年度台上字第1905號判決);而若是商業保險時,必須是由雇主支付全額保費之性質,始得算入雇主得主張抵充的範圍。

(2)第二階段抵充【勞動基準法無過失補償責任(抵充→)民法侵權行為賠償責任】
勞動基準法第60條

雇主依前條規定給付之補償金額,得抵充就同一事故所生損害之賠償金額。

勞基法第60條規定,雇主依照勞基法第59條所支付之補償,可以抵充就同一事故所生損害之賠償金額,法院見解多指出,勞基法第60條規定,是為了避免勞工就同一事件,於同時主張雇主補償、賠償責任兩個規定下,會生重複請求的情況,因此,雇主依照勞基法第59條所給付的項目,除了給付目的不同之資遣費、退休金等外,基於衡平原則及避免勞工重複受益,皆可以抵充同一事故所生損害之賠償金額(最高法院104年度臺上第2311號裁判)。

五、結論

因此,若雇主能夠善盡法定義務,依法幫勞工足額投保勞保、甚至是其他意外或傷害險等,是可以適度減輕勞基法中無過失責任的壓力;又再於善盡勞基法無過失補償責任後,也可以稍緩解民法侵權行為的賠償額度,對於勞雇雙方其實都是有更深一層的保障。

高雄律師 台南律師 男律師 女律師 專業團隊 台灣律師 好的律師 推薦律師 認識律師 勝訴律師 訴訟律師 非訟律師 法律諮詢 法律問題 王瀚誼律師 莊曜隸律師 魏韻儒律師 民事案件 家事案件 刑事案件 行政案件 勞資案件 商務契約 公司法 保險法 證券交易法 民法 刑法 憲法 行政法 課程合作 保險法 證券交易法 公司法 法律顧問 契約撰寫 高雄捷運 高雄市政府 高雄律師推薦 詐欺 投資 法院 判決 勝訴案例 開庭 偵查 檢察官 法官 高雄地院 高雄高分院 高雄少年家事法院 律師見證 公證 朋友 不還錢 訴訟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